tanzhijian.org

《萤》读书笔记

翻开这本书时想起了一个小插曲。几年前由于工作原因,需要经常和一个朋友交接,一来二去熟络起来后,偶尔会聊上一些生活。有一次朋友说起正在看一部叫《燃烧》的电影,我没有听说过。

“就是村上春树的小说《烧仓房》改编的。”

“我也没读过《烧仓房》。”

“这。。。你不是很喜欢他吗?”

“不过是个随波逐流的读者罢了。短篇小说陆陆续续读一些,但不记得有这一篇了。”

几天后我收到一个快递,是《萤》这本书。封页写上了一行寄语:“镜子里显现出的,只是表面的真相。”字体秀气。

博尔赫斯的诗。但我并未去想它的含义,也并未去读这本书,很快被我放进书柜了。当时周围不断发生着各种各样的事,应付这些已经精疲力竭,根本没有余力停下步子,等到我再次想起这个朋友时,已经随着工作的变迁渐行渐远了。我仍然能记起朋友说话时永远一副小心翼翼的模样,只是,朋友叫什么名字来着?

言归正传,说回这本书。

《烧仓房》依然是村上春树万年不变的主题,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与社会边缘人物,这次直白探讨了它们之间的关系。一共有三个人物,我,年轻女孩,她的富哥男朋友,其中我和年轻女孩——一个是无所事事的落魄作家,一个是打零工赚取必要生活开支——社会边缘人物,而富哥男朋友:“做什么不知道,反正就是有钱,谜一样的小伙子。”“简直成了菲茨杰拉德的《了不起的盖茨比》。”

谈到这篇小说的隐喻无非就两个,年轻女孩,以及仓房。富哥男朋友告诉我,他有一种叫做烧仓房的嗜好,就是偷偷地用汽油点燃别人家废弃的仓房,并用望远镜观看火焰。他说这样做是为了维持一种道德上的平衡感。小说中对于仓房的描述:

海边孤零零的仓房,田地中间的仓房……反正各种各样的仓房。只消十五分钟就烧的一干二净,简直像压根儿不存在那玩意儿。谁都不伤心。只是——消失而已,忽地。

第三处仓房和第四处仓房酷似又老又丑的双胞胎,相距也不过两百米,哪个都那么陈旧那么污秽,甚至叫人觉得要烧索性一起烧掉罢了。

建筑物——我不知道能否称其为建筑物——几乎已经开始解体。的确如他所说,看上去果真像在静等谁来点上一把火。

社会边缘人物。

故事的最后我碰到了富哥男朋友,他说他已经烧掉了附近最好最值得烧的,但却不是我所找的的任何一个仓房。我还想追问,被他打住了,随后问起年轻女孩的下落,消失了。

我看了很多解读,包括电影《燃烧》,到这里都在讨论,烧仓房只是象征,被真正“烧”掉的是年轻女孩,以及随之而来的阶层固化,上层阶级对于道德甚至法律的话语权,等等。

在我看来本书的结尾处理才是这篇小说仅仅想要表达的主题,一个更绝望的主题:只需要安排一个结局罢了。

至于哪座仓房被真正烧掉了,年轻女孩又是否真的消失了,谁在意呢?